国家卫健委:到2030年,这些医院均要达三级
近日,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《贯彻2021-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下称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提出了到2030年妇女儿童健康要达到的11项主要目标以及8大主要任务。
到2030年,
省级、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三级妇幼保健院标准; 辖区人口30万以上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; 辖区人口30万以下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开设门诊。
到2030年,每个基层医疗机构
都需配备至少2名儿保医生
强化县乡村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,落实县域医共体妇幼健康工作职责,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,巩固村级村医和妇幼专干网底,充分发挥健康促进和宣传动员作用。
加强基层妇幼健康急需人才的培养使用。推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,每所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,至少配备2名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。
这个标准意味着什么呢?以上海为例,2021年年底,上海卫健委宣布上海已有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儿科诊疗服务,基本实现全覆盖,目前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周提供6个半天的门诊服务。在国内儿科医生普遍紧缺的大背景下,这个消息不啻于平地惊雷,引得不少地方心生艳羡。
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刘涛科长分享了一个居民反馈小故事。基层处曾有一次做客电台,当电台聊到社区中心儿科服务话题时,导播反响非常热烈,有很多热线电话打了进来,于是他们随机接通了2个热心电话。一位居民住在闵行莘庄,另一位则住在宝山友谊路,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上海一南一北,他们都分享了自己的就医体验,并提到一个共同点:
原先去三级综合医院或者儿童专科医院看病,一方面排队时间很长,常常三四个小时起步,另一方面可能连号都挂不到,孩子在医院还会吵闹,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大的时间成本、就医压力。
当得知社区中心也能提供儿科服务后,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,结果就医体验都很满意,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——“看得比较快,环境比较舒适”。
据《人民日报》(海外版)报道,中国是人口大国,也是儿童人口大国,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。如果社区儿科医疗服务做实做到位,无疑将是百姓之福。